法国导演特吕弗拍摄于1961年的作品《朱尔与吉姆》(又译《夏日之恋》)至今观之,仍然令人回味。虽然黑白片恍若旧时代的尾声,但人性与感情却很少变化。凯瑟琳与朱尔、吉姆三人之间的爱情纠葛,放在当下,依然存在。女主角凯瑟琳对爱的执着,其特立独行的青春个性呈现出六十年代反叛青年自由开放的先驱性。作为法国新浪潮电影的代表人物特吕弗,借《朱尔与吉姆》反省迷失年代青年的爱情神话性所作所为。凯瑟琳与朱尔、吉姆三人在桥上一起奔跑的镜头,乃是影史上经典的画面,浪漫,自由,无拘无束。突如其来的死亡结局,让影片凝注了一种黑色幽默的元素,仿佛是对过往爱情的一种反思。影片上映之后,口碑票房双丰收,建立了新浪潮电影的历史地位。

主持人 我们敏熙
大家好,欢迎大家来到第22届法罗岛电影节主竞赛场刊圆桌的第6天第1场,我是主持人我们敏熙 ,第1场我们讨论的电影是特吕弗导演的《祖与占》,在深入之前,请各位嘉宾先基于自己的场刊打分聊聊打这个分数的原因,简单说说自己对这个电影的感想吧!
场刊嘉宾 Joeyside
4星。应该叫一部《随心所欲》的电影,可能是影史上最有名的三人行的故事,也可能贡献了新浪潮最有名的场景。那种炙热的火焰的爱,伤人的爱,也许只能出现在62年影像的爱情乌托邦中,对话时的甩镜头有着惊人的留白和诗意。

“两个人相爱未必足够,看看我们的周围,你以为拒绝虚伪和服从就是相对好,你想创造爱情,但先驱者得要谦逊而非自我中心,我们要对自己坦白。”
融合了太多的情感需求和体会,付出、给予、索取、强求、伤害、谅解、反复。
很多触碰生活经验的点,所以还是很欣赏特吕弗的敏锐和一语中的。
祖与占,占是很符合中国隐忍式的君子形象,也是最懂凯瑟琳的人。如果爱是持久忍耐,爱是永不止息。那么他真是深爱她。
祖和凯瑟琳其实在对于社会和生活的看法上跟契合,可是他们的感情都不能根驻,然后一次次的错过。这样“纯粹”和“极致”的相爱是两个人各自单方面的,却好像很难保持情感的体恤和交织。
凯瑟琳,抛开三观的是非判断,她对于自己的感情真是绝对“服从和尊重”,也因此没有除去自我感情外别的约束,所以时而平静到迷茫,时而突然走向另一个极端。她是有超强烈的情感需要的,或许她比谁都渴望纯粹的感情,于是也倾其一生在追寻自我感情的满足,却不愿意接受感情消去热烈后的逆转。所以一生辗转于男人之间,追求感情忠诚与快乐,却不以此作为自我要求

在特吕弗的视线下,男人像狗,女人像猫,舔狗永远满足不了馋猫的好奇,除非变成狼。
旁白说道:“凯瑟琳有在这场战争中获得快乐吗?没有,她把祖的生活搞得一团糟。她的死,让他感到一阵解脱。”
一阵解脱,这正是祖这个时刻最真实的感受,他背负着的爱情的使命,本身带着一种无私的崇高精神,然而却只让他感到痛苦,他完全凭借从内心迸发的信念在支持着自己,他的快乐早已经被抹杀,我听到,也感受到,导演在这段看似平静的旁白中,其实涌现的,是对凯瑟琳的无奈,对祖的怜惜。
60年代初

《祖与占》观影随笔
转载请注明网址: https://www.luxshine.net/show/id-34117.html